古浪:12360模式打造平安移民區
新甘肅·甘肅法制報記者 王建慶 通訊員 馬進峰
今年以來,古浪縣以全國第一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驗收評估為契機,積極探索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核’多元、‘雙業’帶動、‘三治’融合、‘六項’機制、‘零距離’服務”社會治理新模式,簡稱“12360”模式,有效激發了移民區基層社會治理生機活力,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局面。
“黨建引領”爭當社會治理“領頭雁”
移民區各村(社區)積極建立以村(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村(居)民委員會為基礎,以“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引領帶動”為紐帶,積極構建以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民主協商議事會、人民調解組織、公共衛生委員會等群團組織和網格員隊伍、群防群治隊伍、平安建設志愿者等隊伍力量為補充的“一核多元”治理體系,充分發揮“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爭當社會治理“領頭雁”“排頭兵”,真正把黨組織觸角延伸到各個社會治理末梢,構建黨建引領、全域覆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雙業帶動”創新社會治理“雙驅動”
移民區堅持把培育壯大富民產業、促進移民區群眾就業作為搬遷群眾穩定增收的根本之策。近年來,移民區共修建養殖暖棚1.1萬余座,每戶享受補助2.8萬元,建成日光溫室1.3萬余座,每戶享受補助4.98萬元。依托縣、鄉、村三級力資源市場,在種養業、電焊、家政服務等方面開展就業服務技能培訓,1.7萬人實現就業和創業,將“傳統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移民區各行政村積極利用村集體經濟收益和政府公益性崗位補助資金,選聘公益性崗位人員7600余人,有效解決了困難群眾就業難的問題。
“三治”融合打好社會治理“組合拳”
移民區不斷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突出自治增活力、法治保平安、德治樹新風。建立村務監督、“五議五公開”等制度,組建村級公益設施共管共享理事會、紅白理事會,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堅決破除高價彩禮、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激發村民自治內生動力,引導群眾移風易俗、爭創平安家庭、共建平安村居。
“六機制”筑牢社會治理“臺柱子”
移民區不斷健全完善黨建引領的公共服務、社會保障、關愛幫扶、社會工作、網格管理、人才保障等社會治理服務機制,形成了覆蓋全面、全域的關愛幫扶體系,建成實體化運行的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留才、引才、育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相融互促、同頻共振,實現服務群眾常態化、長效化,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公共服務需求。
“零距離”畫好社會治理“同心圓”
移民區聚焦社會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厘清村“兩委”權責邊界,實行“鄉村一體化”辦公,推行“一站式服務”“一門式辦理”,實現群眾有事就近辦、馬上辦。將黨建和綜治、民政、信訪、社保等事項統一整合成“一張網”,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問題發現、任務分辦、協同處置、結果反饋工作機制,實現“多網合一”“一網統攬”“一網多能”。實施“一對多”“結對子”“攀親戚”等方法模式,面對面宣講政策、心貼心開展服務,隨時掌握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架起黨群干群“連心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惫爬丝h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姚得軍表示,下一步,古浪縣將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不斷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社會治理平臺,在全縣范圍內積極推廣應用“12360”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進一步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責任編輯:高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