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 強基礎 增動能
——涼州全力以赴投身基層治理創新實踐
新甘肅·甘肅法制報記者 王建慶 通訊員 吳長恒 何萬舜
今年以來,涼州區緊扣“聚合力、強基礎、增動能”的發展定位,全力以赴投身基層治理創新實踐,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有效完善工作機制,持續鞏固治理成效,以強大的組織力開創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新局面。
“品牌引領”開拓治理新路徑
按照“重實效、創特色、促服務、能推廣”的工作思路 ,涼州區開展了“一鎮(街道)一品牌”創評活動,緊緊圍繞“五治融合”、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治安聯防、網格化服務管理、社區治理等方面抓特色、創品牌。各鎮(街道)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打造符合自身實際的治理模式。全區共向省市上報基層治理典型案例78個,其中,惠澤社區、西苑社區基層治理案例被評為甘肅省首屆市域創新實踐優秀案例。
“訴前調解+司法確認”快速解紛
涼州區緊盯“把大量矛盾糾紛通過非訴訟手段解決”這一基層社會治理途徑,遵循“既抓末端治已病,更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在對全區矛盾糾紛和訴訟民事案件進行系統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制定《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健全矛盾糾紛遞進式分層過濾體系和“訴前調解+司法確認”快速解紛模式。區法院在訴訟服務中心聘請26名特邀調解員開展訴前調解,全區各級綜治中心和28個個人調解室全部實現了與區法院訴前調解平臺聯網,推動形成“信訪打頭、咨詢解疑、調解為主、訴訟斷后”的“一站式、一攬子、全鏈條”解紛體系。
“五治融合”豐富治理內涵
涼州區堅持以政治引領基層治理,推行“1+2+3+N”治理模式,凝聚基層治理合力。堅持以法治保障基層治理,著力打造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1+3+X”公共法律服務,推動形成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圍。堅持以德治浸潤基層治理,對全區所有村(社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進行修訂,并健全完善“紅黑榜”制度,形成了良好的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堅持以自治激活基層治理,搭建“好商量”睦鄰中心、“家門口的協商”“村務民主協商會”等平臺開展議事協商,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52個。堅持以智治促進基層治理,創建“掌上西苑”“掌上四壩”等基層智能化治理品牌,讓服務對象“閱卷打分”,實現“聲在網中傳、事在網中辦”的目標。
“人人參與”激發治理活力
涼州區把“平安細胞”工程創建作為激發基層社會治理內生動力的有效載體,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條塊結合、部門聯動、社會參與、齊抓共管,形成了“1+13+48”橫到邊、縱到底的工作格局,把“平安細胞”工程創建輻射到各個領域、各個方面。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突出問題,從最基礎的環節防起,從群眾最期待的工作做起,把誠信經營、商品質量、安全生產、文明服務、欠薪整治等納入行業細胞創建內容,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堅持把動員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參與貫穿于創建工作全過程,有效激活了“平安細胞”,增強了人人共創、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夯實基層基礎提升治理效能
涼州區堅持“實用”“好用”“管用”為標尺,積極推進三級綜治中心建設,堅持“常駐”集約管理和“吹哨報到”相結合,集中受理解決和多元化解相結合,真正把大量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處置在萌芽階段,實現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群眾解憂最多“跑一地”。進一步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將黨建和政法綜治、民政、城管、信訪、市場監管、衛健、應急管理等各類網格統一整合成“一張網”,建立“橫到邊、縱到底”的網格管理服務體系。
責任編輯:高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