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的廣東汕尾探索
新華社廣州11月10日電 題:基層治理的廣東汕尾探索
新華社記者王攀、孫飛
“某村民家庭矛盾糾紛已妥善調解”“村中可能存在消防隱患,網格員已前往”……日前,走進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附城鎮新山村,一張實時顯現“民情地圖”的電子大屏格外引人注目。
在這張“地圖”上,3名網格員定時巡查的信息即時可見,從村口垃圾亂堆到村民糾紛排查,這些滾動更新的信息形成了電子化、可追溯、可核查的“發現—上報—處置—回訪”的閉環體系。
近年來,汕尾以黨建為引領,以“民情地圖”創新社會治理,以鄉村振興鞏固成果,持續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使用‘民情地圖’,村民、網格員和村干部隨時溝通村務,反映和解決問題?!毙律酱寰W格員李學智說。近半年,村里已處理84起矛盾爭議。
“民情地圖”不僅在電子屏幕上,也在老百姓的手機里。新山村黨支部書記呂湖泳說,現在村集體“三資”、財務收支公開等工作,村民都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中實時查詢,“連買盒飯的發票都清清爽爽”。
矛盾少了,產業富了,村民回來了。村民呂凱旋說,幾年前,這里還是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約6000元的廣東省定貧困村。
如今的新山村,道路平直、村居整潔,一派興旺場景?!敖ㄔO美麗鄉村,發展紅色文旅產業,建成紅色文化街,村子不但脫了貧,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增長到4萬多元?!眳魏菊f。
汕尾新山村村民在村廣場聊天。新華社記者孫飛 攝
新山村的實踐,是汕尾利用大數據構建“民情地圖”、創新基層治理、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具體場景。
依托廣東省數字政府建設成果,汕尾聚焦“掌握民情、化解矛盾、優化服務、促進發展”,創新開發應用“民情地圖”基層治理平臺。
汕尾市委政法委副書記葉紅生說,這一平臺匯聚公安、政法、自然資源等32個黨政機關單位共435類數據,上線“疫情防控”“返貧監測”等13大類35個應用場景,初步建成“人、事、地、物、組織”的汕尾民情數據庫。
與“民情地圖”相匹配,汕尾構建網格化管理隊伍和機制,即知即處化解“影子矛盾”。目前,汕尾全市共劃分大網格56個、中網格868個、小網格4555個,組建起一支覆蓋全域管理、數量達1.8萬余人的“全科網格”隊伍,由網格員實現各類數據上報處置,及時全面掌握基層要情動態。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難在“格”中解。
葉紅生說,近期有網格員在走訪中了解到,個別村民因建房產生糾紛。村民所在的鎮政府召集多個部門走訪調查,最終化解了矛盾。
2019年至2021年,汕尾市分別排查調處基層矛盾1965起、3021起、4352起,成效逐年提升。
“民情地圖”持續夯實基層陣地,政風民風不斷改善,汕尾營商環境加速優化。國內外汕尾鄉賢創辦的企業有2萬多家,不少僑胞曾經“只愿捐款、不想興業”,如今積極回來投資實業。
“家鄉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我們更有信心回來投資創業了?!比屎阒玫囟戮种飨婵偛苗娐晥哉f。記者了解到,2020年、2021年當地舉辦了兩屆汕尾發展大會,簽約總投資額均超千億元。2021年,汕尾經濟同比增長12.7%,增速排名廣東第一。
汕尾市委書記逯峰說,近幾年汕尾通過黨建引領、夯實基礎、機制創新、技術賦能、力量集成,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讓現代治理體系成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閃亮品牌。
責任編輯:高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