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聚力打造“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
“保水質護運行”與法同行
“您知道《河南省南水北調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什么時候開始實施嗎?”
“水庫周圍的人都知道,今年3月1日施行嘛?!?/p>
這是不久前,河南省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調研組在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鎮與村民的對話。
南陽市司法局聯合水利部門在丹江口水庫和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沿線,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新媒體等媒介,廣泛宣傳《條例》的立法精神和實質內涵,讓水源地保護范圍內群眾充分認識到水源地保護的重要性和法律責任。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河南境內輸水總干渠長達731公里,承擔著向華北地區提供優質水資源、保障首都生態安全和水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河南省司法廳廳長趙會生深有感觸地說:“《條例》的實施,提升了全省南水北調供水安全保障,為水源區和南水北調工程沿線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而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是普法宣傳的創新,有利于增強依法‘保水質,護運行’的意識?!?/p>
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謀劃
“《條例》從水源保護、工程保護、生態保護、保障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予以規定,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讓河南確?!汇逅览m北送’有法可依?!壁w會生介紹說,2021年5月31日,《條例》起草工作組成立;7月,《條例》立法工作推進會召開。此后,《條例》經過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于2022年3月1日正式實施。
“建設‘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是河南創建的又一普法工程,是構建法治文化豐富‘厚重河南’、用法治陣地滋養‘生態河南’、用法律服務賦能‘創新河南’、用基層治理保障‘平安河南’的重要舉措?!焙幽鲜∷痉◤d副廳長魯建學說,河南將“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建設納入《河南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省委宣傳部、省司法廳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中共河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2022年工作要點》。
2021年底,河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省司法廳組織召開“建設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專題研討會,來自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科學制定“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建設規劃提出意見建議。2022年6月,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守法普法協調小組組長王戰營在全省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會議上,著重強調要加快建設“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8月,河南省司法廳在新鄉組織召開“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建設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與法治宣傳業務骨干,從不同側面、不同視角、不同領域對法治文化帶建設進行深入交流和研討,為法治文化帶建設工作建言獻策、匯智聚力。
河南省司法廳立足南水北調實際,先后3次組織媒體記者、專家學者沿渠采風,開展12次實地調研,繪制完成《河南省“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空間布局圖》,編制《“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建設規劃》。沿渠各地根據自身實際,主動對接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戰略,緊密銜接全省關于“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建設規劃,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分析論證,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謀劃,制定科學建設規劃,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風景線。
構建特色板塊突出法潤民心
在南水北調穿越黃河工程所在地的焦作市溫縣,已經建成集法治文化、太極文化、休閑觀光為一體的多功能法治文化陣地——黃河法治文化苑,是當地群眾休閑游玩的首選之地。
“一方面,將南水北調輸水沿線區和受水區作為法治文化帶建設主要陣地,結合周邊城市發展要素,點、線、面相結合,水、岸、城相呼應,將造型各異的景觀小品、生動有趣的名人軼事、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淳樸獨特的風土鄉俗融入法治系列題材故事,賦予秀美風光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蘊,打造一批美輪美奐的法治文化風景帶?!濒斀▽W介紹說,另一方面,對現有的法治廣場、主題公園、法治長廊等陣地進行提檔升級,因地制宜在公共設施和公共空間嵌入法治元素,建設一批有涵養、有品味、有顏值的高品質景觀集群。
“構建特色板塊,高質量打造法治文化帶?!濒斀▽W說,河南省把法治宣傳教育作為“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準確把握法治這個中心與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建設、水源保護、移民搬遷、社會治理等方面的關聯,做好法治宣傳與經濟社會發展、人文歷史傳承、文化民俗弘揚、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串聯,注重前瞻性思考、整體性設計、協同性推進,聚力打造“生態保護”“紅色文化”“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糧食安全”“基層治理”六大板塊,做到全域統籌、資源整合、各方兼顧、重點突出,將“盆景”變“風景”,把“名片”變“品牌”。
以點帶面推進基層法治建設
河南是南水北調中線征地移民的主戰場,征地最多、移民規模最大,移民超過20萬人,全省以南水北調移民村為重點,加快培育一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以點帶面、梯次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目前已培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114個。
河南省司法廳積極開展鄉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確保南水北調沿線每個行政村培養成5至8名“法律明白人”,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激發法治鄉村建設內生動力。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法治文化帶’已初步建成,沿渠各地均有特色,普法效果良好?!濒斀▽W說。
南陽市著力構建“系統完備、豐枯調劑、循環暢通、多源互補、安全高效、清水綠岸”的現代生態環境體系,依托丹江湖(湯山)濕地公園,精心打造南水北調渠首法治公園,通過浮雕、標識牌、文化石等,重點對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進行宣傳,提升群眾生態保護意識;
新鄉市建設以衛輝市唐莊鄉鎮干部學院為代表的紅色法治文化基地,將律師法律顧問、法治宣傳志愿者等融入黨員志愿者隊伍,讓紅色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平頂山市依托中原軍區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舊址,結合黨在革命時期領導人民進行法治建設的光榮歷史和成功實踐,將法治文化與紅色文化巧妙融合,在舊址前街道兩側設置法治宣傳欄,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法治宣傳,成為紅色旅游線路上一道亮麗風景線;
鄭州、開封、洛陽、安陽、三門峽等地積極促進法治文化與民俗文化、地方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創作一批彰顯時代精神、體現地域特色、具有南水北調標識的普法文創產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讓“說法治、寫法治、畫法治、演法治、唱法治”在干渠兩岸蔚然成風。(記者 趙紅旗)
責任編輯:高富強